找到相关内容1070篇,用时10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承德普宁寺与西藏桑耶寺历史渊源小考

    造型上都有所创新。  乾隆后期是以藏族建筑的艺术形象为主,汉、藏建筑手法交融运用,使建筑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。当然从须弥福寿之庙的修建也可以看出,这时期,建筑上追求华丽,崇尚新奇,建筑细部过于细腻...汉、藏建筑手法交融运用,使建筑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。当然从须弥福寿之庙的修建也可以看出,这时期,建筑上追求华丽,崇尚新奇,建筑细部过于细腻而流于繁琐的弱点,也反映了出来。  普宁寺的建筑手法,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0867106.html
  • 三藏会归老婆禅

    技能的传授,一点就懂,举一反三,不见得是好事,会落入浮面知解与相似功用。  比如“禅秘要法经”要行者作不净观、白骨观。经上描述得极细腻,由左脚大指第一节起观,作泡想、泡溃想,待骨观成白净,现出白光,再同...

    叶柏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767575.html
  • 元代大圣寿万安寺知拣事迹考

    皆有象征意义,与石函主人信仰和当时佛教思想有密切关系。函身下还雕有一个云头纹四足坐床,坐床与函身间有一凸棱,凸棱同时也表示坐床的边沿。通观整个石函,造型大方,雕刻细腻,铭文刻写规整,与金代北京地区发现...

    黄春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468215.html
  • 探秘汶上圣物

    中心地带,青州也成为佛教石窟、佛教造像集中的地区。  青州的佛教造像,绝大多数都是用石灰石雕刻而成,这种石灰石是青州盛产的一种石材,当地人称它为青石。青石质地细腻、硬度适中,特别适合制作精美的雕像。利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168311.html
  • 《 诸说中第一 ── 力挺佛陀在人间 》 自序

    不是透过思想论证的形式(更不用说细腻、精致、深入的严格论证形式),反而多的是盗垒式、稻草人式、流言式、情绪式,甚至没头没脑式的批评,这才令人觉得遗憾。一个朋友更直接跟我说:“‘印顺法师的悲哀’在于找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1368471.html
  • 贡嘎曲德寺密宗殿壁画的艺术史地位

    丹增平措曾说过:“此派被称为门塘派,如今该派名声很大,各派一致赞颂之。认为该派的风格形体优美,姿式丰富多采,色彩深浅适度,笔法细腻多变”。[21]可见最迟在18世纪中叶以后,勉派已经成为西藏最流行的为各个...

    张亚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3768843.html
  • 星云大师与赵朴老

    一九九四年的会面最为重视,他将每次会晤的点滴与心情化为(忆江南词)等十七首诗词相赠予大师,充分表达了朴老内心细腻的情感及对大师殷切的寄望: (忆江南词) 一九九四年江南纪行 朴初 ...

    满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969455.html
  • 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贡献和影响

    永不灭,则得辩才无障碍;若得辩才无障碍,则能开演无边法。”[17]佛教中专有“辩才”一类,主要有四辩[18],大乘又发展出七辩、八辩、九辩等。这些辩术对“论”的严密化、细腻化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。 ...

    普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2069968.html
  • 明朝艺术史之明代的绘画艺术(2)

    置身于聚光灯的中心而更加醒目。人物面部采用传统的 三白法 ,晕染细腻,生著细眉小眼,尖削下巴,楚楚动人。图中自书题画诗为 莲花冠子道人衣,日侍君王宴紫微;花柳不知人已去,年年斗绿与争绯。 后续跋为 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1070215.html
  • 蔡耀明: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的严净/清净 (1)

    十六会中的〈第二会〉及其相当的梵文本《二万五千颂般若经》。其间虽也参考《般若经》庞大经典群其它的汉译本或其它语言的文本,(注2)但是本文的重点很明显  页5  不在于从事细腻的文献比较,而在于就特定文本...,还不足以彻底摆平修行上所有的问题。站在《大般若经?第二会》的立场,不去初步舍离烦恼,很多修行的事情就开不了张;但是,即使辛苦到达阿罗汉的「无复烦恼」的地步,修行上一些稍微细腻以及超越的工作才准备要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3471036.html